看這篇解讀日本印章文化


在台灣不管是領重要包裹,或是去銀行開戶(銀行口座を開く)等幾乎都需要蓋印章證明。在日本也如同台灣一般比起親筆簽名更重視印章證明。日本的印章文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下來呢?日本印章有分哪些種類呢?看這篇來深入了解日本印章文化吧。
日本的印章文化
印章可以說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對日本人來說印章是用來表示信用的重要必需品之一。
然而在歐美文化中,文件上的本人證明主要是親筆簽名。但在日本,無論是提出重要文件還是簽署合約,「印章(判子)」都是不可或缺的。
印章文化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根深蒂固,扮演著重要角色。
日本印章文化的歷史由來
日本印章文化的歷史非常悠久,日本最古老的「印章(印鑑)」是大約於2000年前由中國後漢時期,中國東漢光武帝頒授給當時委奴國的金印「漢委奴國王印」為日本第一個的印章(印鑑)」。
這枚知名的金印目前收藏於福岡市博物館,不僅象徵著古代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也被視為日本印章文化的起源。直到奈良時代之後,日本獨自的印章文化逐漸發展,除了作為政府所使用的行政印、官印的印章之外,作為個人使用的私印也誕生。
隨著私人印章的出現,日本的印章種類也越來越多。現代印鑑制度的雛形,則是在明治時代由政府制定的「印章登錄(印鑑登録)」制度。在明治時代,當時教育尚未普及,並非全日本國民皆會寫文字。所以明治政府為了即使因不會寫字而無法「簽名(署名)」的平民百姓,而執行了只要擁有做好「印章登錄(印鑑登録)」的印章便能證明自己身分的政策。此政策促使印章文化普及於日本一般國民之中。
日本印章的種類
日本的印章依據使用目的與用途而大致分為三種類「實印(実印)」、銀行印、「認印(認印)」、工作印。
不過實際上「銀行印」和「工作印」只要僅是依據使用情境而所分開的別稱,實際上真的有所不同差異的為「實印」、「認印」兩種類。接下來將為大家詳細講解「實印」和「認印」的不同。
實印和認印
「實印(実印)」是指透過在市區町村的公家機關役所等做印章登記後,具有法律效力並可獲得印章證明的印章。在日本,每個人僅能做1個「實印」的登記,不但無法多人同時登錄同一個印章,且即使是夫婦也必須分別登記不同的「實印」。
另外,每當搬家而移動到其他市區鄉鎮時,也都要至實際居住的市區町村的役所去做變更。由於「實印」具有法律效力,被視為最具公信力的身分證明。因此,無論是申請銀行貸款、簽署合約,還是進行房屋買賣等重要手續,都是不可或缺的。
「認印(認印)」便是指並沒有做登記的印章。是用來代替簽名,被廣泛且普遍用於一般工作事務中、簡單的契約書及提交文件等。雖然「認印」與「實印」不同,沒有公家機關政府的證明。但是就如同名稱一般,是代表本人「認同」文件及契約內容後而所蓋的章,所以也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蓋章前還是要確實地掌握契約或文件內容再蓋章喔。
日本職場中的印章文化
然而印章文化也深植於日本職場中。印章文化的最大優點在於透過上司以及相關部門蓋章批准的文件,不但能快速及正確地掌握各個責任所屬,也能提升文件的正式性效力。
日本職場中的印章文化更能凸顯日本人做事細心謹慎的國民性。也因此在日本職場中常常會有需要用到印章的場面,在日本畢業進入職場後,印章也是成為社會人後不可或缺的用品之一。很多社會新鮮人士也都會在進入公司前,準備好一個工作用的印章。尤其是推薦不需印泥的「連續印章(シャチハタタイプ)」非常方便,也常被拿來當作工作印使用。
日本日常生活中的印章文化
除了在重要的場合之外,日本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面也都存在著印章文化。像是領「掛號(書留)」郵件包裹時,也需要用到印章。
因此在日本很多家庭裡,會在玄關門口附近設置放印章的地方,以方便需要時可以隨時拿出印章蓋章。不過現在很多時候都可以以簽名來代替蓋章喔。
看完這篇後,是否覺得日本的印章文化跟台灣十分相近呢?在台灣,印章也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過比較不同的地方是在日本常頻繁被使用的認印皆都只刻印姓氏而已,不像台灣的印章都刻全名喔!
・ 銀行口座を開く(ぎんこうこうざをひらく):銀行帳號開戶 ・ 印章(いんしょう):指章子本身,又可稱「判子」 ・ 判子(はんこ ):指章子本身 ・ 印鑑(いんかん):印章 ・ 印鑑登録(いんかんとうろく):正式到公家機關做印章登記的制度 ・ 署名(しょめい):簽名 ・ 実印(じついん):在公家機關登記後的印章 ・ 認印(にんいん):沒有登記的印章 ・ シャチハタタイプ:不用印泥的連續印章 ・ 書留(かきとめ):掛號信件 |
日本文化|其他熱門單字

立即購買